建言献策当前位置 : 首页  >  建言献策

民进阜阳市委建议:扶贫先扶志 脱贫先脱愚
文章来源: 民进阜阳市委会  发布时间:2016-08-09 浏览:8372

       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各级政府与帮扶单位努力探索精准扶贫的最佳途径。然而,随着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和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部分贫困群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致富主动性低、依赖性强,认识上有偏差,认为脱贫只是各级政府和扶贫干部的事,惠民政策成了养懒汉政策。究其原因,如下: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对新产业、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脱贫致富思路不清,被动接受扶贫,主动要求脱贫的意识不强,欠缺有效借助扶贫资源实现脱贫的能力与技巧。

       二是脱贫信心不足。部分贫困群众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依赖国家帮扶补贴政策,逐渐养成了“等、靠、要”的懒惰思想,精神贫困才是致贫根源。

       三是内生动力欠缺。多数贫困群众将致贫原因归结为缺少资金、技能、门路和生活负担重等外部因素;而很少有人认为,导致自己贫困的根源是缺乏脱贫致富的经济意识或者干事创业的决心和能力。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内因才是致贫的根本原因,将贫困原因全部归结为客观因素的制约,既不科学也不合理。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一、精神物质并重,变被动为主动。在精准扶贫这一系统工程中,应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相结合,突出精神扶贫的重要性,明确贫困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和外部扶持的辅助性作用,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树立战胜贫穷的志向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只有靠自己才能摆脱贫困,提升自主脱贫能力,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

       二、培育农村文化,激发内生动力。扶贫脱贫,政府、社会是外力,贫困群众是内力与核心。要精准扶贫,就要顺应群众的脱贫思路,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树立“感恩、包容、互助、奋进”的农村文化。破除部分村民“人穷志短”和“等靠要”的传统思想,树立“我要过上好日子”、“苦干实干必定脱贫”的理念,培育摆脱贫困的正气与力量;二是突出“扶勤不扶懒”的政策导向。对脱贫愿望强烈、思想觉悟高、勤劳肯干的村民,优先给予项目和政策倾斜,对少数不思进取、好吃懒做、思想陈旧、有赌博等不良习气的村民,采取先进行思想教育再酌情进行帮扶的形式,帮助其树立勤劳、开放、进取的思想,增强其脱贫致富的意愿和主动性。

       三、开展宣传动员,形成内外合力。改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对脱贫致富的认识,促进内生动力与外部扶持的有效结合,整合扶贫资源,实现集约、精细、高效扶贫,关键在于开展深入、广泛、形式多样的宣传。一是入户宣传。让贫困群众成为“政策明白人”,进而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工作;二是开辟扶贫专栏。及时更新扶贫新闻、资料、政策,让村民了解最新的扶贫信息;三是建立村规民约。将“扶贫不扶懒”写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摒弃“等、靠、要”思想,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最终达到“扶贫扶志”的效果。

       四、树立扶贫典型,发挥引领作用。一是深挖帮扶典型。在各地扶贫工作中,都涌现出不少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对他们的突出事迹进行挖掘、报道,有利于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能,形成见贤思齐、你追我赶的良好格局;二是凸显脱贫典型。脱贫典型往往有想法、有方法、有行动,他们身上闪耀着勤劳智慧的光芒,充分发挥典型事迹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激发全村干事创业、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刘玄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