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园地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统战园地

深耕基层孜孜以求病人黄金五分钟 ——记阜阳市优秀农工党员吴龙飞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4-12 浏览:6710

        吴龙飞,男,现年49岁。1993年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毕业。农工党员,农工党安徽省委专委会委员、阜阳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阜阳市委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分站医生。

        2006年阜阳市紧急救援中心成立,吴龙飞同志成了一名急救人员。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吴龙飞对院前急救有了深刻的认识。一辆车、一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驾驶员、简单的药品、简易的急救器材!现场的危重病人,特别是急危重症病人,没有“大专家”,没有上级医生做后盾,危重病人的生命就靠急救医生一双妙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得以生还的黄金五分钟(病人心跳停止五分钟后将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脑死亡)更是依赖急救医生的这双手!

        院前急救工作风里来雨里去,迎酷暑冒严寒十分辛苦,急救人员待遇又低,晋升渠道也不畅,绝大多数医生不愿干,更是留不住人才。许多急救医生是轮转,来不及培训就上岗,院前急救基本技术都没有掌握,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气管插管、创伤固定这些救命、减少致残技术,更是掌握不熟练。优秀带教老师也极度缺乏。吴龙飞决定放弃坐办公室的机会,深入院前急救一线,苦练技能,把娴熟的救命技术服务于民。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2009年响应阜阳市卫生局号召,吴龙飞前往颍上县八里河镇卫生院对口支援。八里河镇卫生院,地处偏僻,生活条件艰苦,洗澡的条件都不具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贫困农民多,就医困难。吴龙飞把“家”搬到卫生院,克服种种困难,长期驻勤,严把病历质量、处方书写关,业务上毫无保留,悉心带教、查房、示范手术,长期坐门诊,让当地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找到“专家”看病,受到领导、当地卫生院和病人的高度评价。

        在卫生院驻勤期间,有一天接诊一位过敏性休克病人,当时病人处于重度休克状态,病情十分危急。卫生院因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应急抢救能力,按惯例主张病人立即转上级医院。可该患者病情急且危重,根本来不及转到上级医院。吴龙飞同志果断指挥其他医护人员就地抢救: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纠正休克,并积极应用抗过敏、抗休克药物,很快病人转危为安。病人得救了,千恩万谢!但吴龙飞却在思考一个问题:急救观念的缺失比急救技术不足更令人深思!

        十年来吴龙飞成功抢救的危急重症不下千人,特别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已有几十例现场呼吸衰竭的病人被吴龙飞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省市媒体曾多次报导吴龙飞救人的事迹。2011年在阜阳市承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跳伞锦标赛暨国际跳伞公开赛”中,吴龙飞同志因现场成功救治一位摩洛哥队员呼吸急症被阜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17年6月,吴龙飞和他的急救单元成功救治阜阳师范学院一名心跳停止9分钟的大学生,更是被国内一线、二线等媒体广泛报导。

        吴龙飞同志在踏实做好院前急救工作的同时,还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宣讲能力。力争通过宣讲、培训,让更多的人学会救人和互救,让更多的年轻医生掌握院前急救基本技能,把更多的黄金五分钟争取给急危重病人!吴龙飞同志把急救知识宣讲的讲台从大医院、基层卫生院延伸到当地红十字会、企业、部队、中小学校、大学校园、颍淮大讲堂,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在深耕院前急救技术的同时,吴龙飞利用民主党派信息直通车平台,积极撰写相关社情民意、政协提案,力争让全社会重视院前急救技术,让更多的危急重症得到现场救护。

        2015年吴龙飞撰写的《加强媒体对医学知识的普及 强化政府对媒体宣传的监管》社情民意信息被农工党中央《信息专报》采用并上报中央有关领导。2017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过度手术治疗需要治理了》被人民政协网和《人民政协报》采用。2017年《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待遇 稳定院前急救队伍》政协提案得到阜阳市卫计委和阜阳市紧急救援中心领导批复。几年来吴龙飞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同时,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笔耕不缀,先后有一百多篇社情民意被有关网站采用,近十篇绘人间大爱、正能量满满的优美散文被农工党安徽省委、阜阳市委统战部网站采用,连续多年被农工党阜阳市委评为“优秀党员” 和 “参政议政先进工作者”。

        “俯首甘为孺子牛,妙手回春献仁心”,正是吴龙飞同志的不倦追求。(农工党阜阳市委)